一、主题分析
“我们看戏,看厌了(le)看厌了虚伪的表情,看厌了花巧(huā qiǎo)的特技;楚门的世界🌍,可以说是(shì)假的,楚门本人却半点不假。这(zhè)节目没有剧本,没有提场,未必是杰作(jié zuò),但如假包换。是真实的生活。”桃源岛(dǎo)的设计者和总监基斯督在影片(yǐng piàn)之首的独白意味深长。
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说(shuō),我们所有的真实,实际上都是拟(nǐ)真。在拟真中,真实被从(cóng)非真实中重新调制出来,产生出比(chū bǐ)真实更真的超真实,而这种超(chāo)真实,“是从母体、记忆库的指挥仓中(cāng zhōng)产生的,有了这些,真实就可以(kě yǐ)次第生产出来” [1] 。而在《楚门的世界🌍(shì jiè)》里,这一理论可以有两种维度的(de)解读。
首先对于楚门这一人物而言(ér yán)。他出生,成长,生活并且从未离开的(de)桃源岛,实际上就是一个由拟真产生(chǎn shēng)出来的超真实。楚门生活在看似(kàn shì)幸福的家庭,美丽的妻子美露,慈祥(cí xiáng)的母亲;好友马龙情同手足,邻里和睦友善(yǒu shàn),有着一份清闲的文书📖工作。影片中没有(méi yǒu)刻意展现情感的爱💗恨纠葛,工作的(de)勾心斗角,或者是人生的大起大落。在这个(zhè ge)世界🌍里,楚门是一个普通人,过着(zhe)平平淡淡的生活,也有着自己简简单单的(de)快乐和遗憾。他的一生,都生活(shēng huó)在一个巨大的“超真实”的桃源(táo yuán)岛里。在见到西尔维亚之前,他从未怀疑(huái yí)过这个真实;而只要踏出桃源岛(dǎo)一步,他就会发现这个真实是(shì)多么虚假。为什么从前的他从未想过(xiǎng guò)走出去呢?影片过半后,基斯督(dū)道破真相,父亲死在大海的剧情(jù qíng),就是为了在向往成为麦哲伦一样的(de)探险家的小楚门,畏惧大海,制造出他(tā)的童年的心理阴影。大海真的可怕(kě pà)吗?对于经过这一事件的楚门来说(lái shuō),可怕成为了真实。桃源岛是真实(zhēn shí)的世界🌍吗?对于被无数人无数次(wú shù cì)灌输其为“地球上最棒的地方(dì fāng)”的楚门来说,桃源岛就是真实的(de)世界🌍。基斯督指挥着、创造着楚门(chǔ mén)的记忆,把非真实变了超(chāo)真实。正如鲍德里亚对现代社会真实现状(xiàn zhuàng)的描述——我们所有的真实,实际上都(dōu)是拟真。在拟真中产生(chǎn shēng)出来的真实,他称之为“超真实”;而且(ér qiě)这个“超真实”更致命之处在于(zài yú):比真实还要真实。
第二个维度落在(zài)了楚门真人秀的观众们,甚至这部电影🎬(diàn yǐng)本身的观众身上。鲍德里亚曾经举出主题公园(zhǔ tí gōng yuán)的例子来解释超真实产生的(de)过程,公园中是电影🎬里虚构的景象(jǐng xiàng),人们的日常生活了无新意,需要在(zài)这个被制造出来的幻境中体验(tǐ yàn)神奇。也许我们会觉得处于明处的(de)主题公园不算什么,但是,鲍德里亚进一步的推论却(què)令人震惊,他认为更重要的是,我们(wǒ men)的生活,在很大程度上,都是(shì)由影视作品和媒介建构起来的。楚门(chǔ mén)真人秀正是一个活脱脱的例子,这部风靡(fēng mǐ)全世界🌍的电视📺节目,每周7天,每天24小时不间断(bù jiàn duàn)地播出,观众甚至会为它不眠不休。其中(qí zhōng)的一个极端,就是那位一直泡在(zài)浴缸中的中年男人👨。对他而言,楚门(chǔ mén)真人秀也许构成了他真实生活的(de)全部。楚门的世界🌍,给它的观众们(guān zhòng men)生产了一个巨大的幻象,这里近乎(jìn hū)完美,邻里讲信修睦,谋闭而不兴,盗窃乱贼(luàn zéi)而不作,正如影片中基斯督所说(suǒ shuō),“桃源岛就是世界🌍本来的样子”。这样(zhè yàng)的世界🌍,无疑令人沉迷。其实与楚门(chǔ mén)真人秀类似的是,影视剧无论构建了(le)怎样的世界🌍,乱世,末世,虚构世界🌍,大概(dà gài)都是一个高于现实世界🌍,去除了(chú le)现实中并不光鲜的、琐碎日常(rì cháng)的世界🌍。而实际生活中根本不(bù)存在的光鲜的东西,被投射在(zài)了影视剧上,然后通过广告等方式(fāng shì)的反向输送,再次来到现实生活,并成为(chéng wéi)支配人们的工具。
需要注意的是(shì),剧中甚至剧外的广告,是影视建构(jiàn gòu)并支配生活的重要桥梁。在影片(yǐng piàn)中,植入其中的广告比比皆是,比如每天(měi tiān)楚门来到报亭之前,总有一个人在(zài)买《狗🐶迷杂志》,与双胞胎大爷打招呼中(zhōng)突然被推到贴着“凯撒鸡🐔”等广告(guǎng gào)的海报墙,妻子美露、朋友马龙聊天(liáo tiān)中“插播”的不自然的广告词……鲍德里亚(bào dé lǐ yà)说,“如果说我们是在产品中消费(xiāo fèi)产品,我们在广告中,则是消费(xiāo fèi)它的意义”。 [2] 他的意思是,被(bèi)消费的,永远不是广告中的商品(shāng pǐn),而是广告的理念,因此广告本身反而(fǎn ér)成为了消费品。让我们想想观众们所(suǒ)看到的广告,马龙说“啤酒,本该如此”,楚门(chǔ mén)无意中喝的莫可可的镜头(jìng tóu)摆在片头花絮的右上角……同一品牌🃏啤酒(pí jiǔ)的标志,出现在酒吧的吧台(94’35”);楚门(chǔ mén)手中同款的杯子,握在了一位(yī wèi)女性观众的手中(94’39”)。
作为观众,无疑是(shì)最该厌恶广告的,它每次在剧中(jù zhōng)出现都是那么滑稽可笑。然而,为什么剧中(jù zhōng)的明星们所消费的品牌🃏最后(zuì hòu)还是来到了观众手中呢?因为广告(guǎng gào)本身并不能控制我们的意图,它(tā)所针对的是我们无意识的欲望(yù wàng)。广告,是消费社会中制造欲望的(de)武器。这种有了更高知名度的(de)品牌🃏的啤酒和可可本身并不见得(bú jiàn de)会比其他品牌🃏更加高级,更有(yǒu)档次,然而在电视📺中喝啤酒还有可可(kě kě)的人确实人人欲求成为的对象(duì xiàng)。消费它们的是红透世界🌍的楚门(chǔ mén)真人秀的大明星——这才造成了人们(rén men)的竞相追逐。而当楚门走出桃源岛(dǎo),观众们转向其他节目,忘记楚门的时候(shí hòu),楚门不再是明星了,楚门喝的(de)可可还会出现在人们的手中吗(ma)?而这个问题,不只是电影🎬中才有(yǒu)的问题,更是现实社会的矛盾。鲍德里亚(bào dé lǐ yà)的思考是,如今这样一个“消费社会(shè huì)”的存在,到底是真实的,还是一个(yí gè)被影视,广告等等媒介制造出来的(de)巨大幻象?人们的喜好,作出的选择(xuǎn zé),究竟是他/她自己的选择,还是(hái shì)身处这个幻象之中,在其所控制(kòng zhì)之下作出的选择?
影片的结尾,看透(kàn tòu)桃源岛之虚假的楚门选择离开(lí kāi)这里。基斯督有一段耐人寻味挽留之言(yán):“外面的世界🌍,跟我给你的(de)世界🌍一样的虚假,有一样的谎言(huǎng yán),一样的欺骗。”他所说的他的(de)世界🌍,和外面的世界🌍,正是前文(wén)所述的超真实存在的两个维度(wéi dù)。一个是桃源岛的世界🌍,基斯督以(dū yǐ)拟真塑造出来的超真实,对于(duì yú)局外人而言,这里无疑是虚假的,只有(zhǐ yǒu)置身其中被植入记忆的楚门,才会(huì)信以为真。而外面已经成为一个“消费社会(shè huì)”的世界🌍,与其说是真实的,不如说已经变成(biàn chéng)了更加巨大的幻象。鲍德里亚的语境(yǔ jìng)中,拟真的过程其实已经没有了(le)参照性的表象,拟真的背后页(yè)没有所谓的现实,所以,无论是楚门秀,还是(hái shì)楚门秀之外的世界🌍,所构建的超(chāo)真实,是比真实还要真实的伪(wěi)真实。
那么我们一直要寻找的真实(zhēn shí)何在?楚门问:“是不是一切都是假的?”基斯(jī sī)督的回答是:“你是真的,所以(suǒ yǐ)才会有那么多人看你”。楚门秀(chǔ mén xiù)一直所声称的真实,其实只在(zài)楚门——在这个一直被欺骗的真人秀(zhēn rén xiù)的主角身上,他的情感体验是(shì)真的,他失去初恋的痛苦是真的(zhēn de),他对这个世界🌍的怀疑是真的(zhēn de),这些真实的东西,无论是桃源岛还是(hái shì)外面的世界🌍,都阻止不了。外面的世界🌍(shì jiè),不知道是否更为真实,抑或有更(gèng)多的遮蔽,它诱导人陷入更大(gèng dà)的幻象,这时候就不再会有人告诉(gào sù)楚门这一切都是假的了。当真实(zhēn shí)不再存在,当消费世界🌍制造商品来(lái)控制人们的时候,如何消解它们对(duì)我们的支配,最重要的一点楚门(chǔ mén)已经拥有了——作为主体的自觉性。
二(èr)、 镜头语言分析
本片镜头语言的最大(zuì dà)特点在于“混合镜头”的运用,即电影🎬(diàn yǐng)导演的客观叙事镜头与基斯督(dū)的偷拍镜头的混合,两者界限模糊(mó hú),共同推进叙事,使得电影🎬不具有伪(wěi)纪录片式的粗糙质感,而显得圆润(yuán rùn)流畅,观感上与一般的好莱坞商业(shāng yè)大片几无二致。比如,影片开头上班一段,楚门(chǔ mén)推开门打招呼时画面周围的黑圈(hēi quān)显示这来自基斯督的偷拍,而(ér)邻居一家三口打招呼的画面没有黑圈(hēi quān),是来自楚门的主观视点镜头。而后,楚门(chǔ mén)上班一路受到到汽车🚗收音机内摄像头(shè xiàng tóu)、书📖报亭摄像头以及鱼🐟眼镜头(与双胞胎的(de)对话)的偷拍,都是来自基斯督(dū);楚门上班时,与同事的对话是(shì)典型的过肩镜头,撕纸的镜头(jìng tóu)来自楚门主观视点,而其中受到办公桌角(jiǎo)遮挡的镜头则表示他始终未(wèi)逃离基斯督的视线。
这两种镜头(jìng tóu)的混合,一方面表现形式是上文提到的(de)两种镜头的交叉剪辑,另一方面也表现(biǎo xiàn)为基斯督的偷拍实际具有考究(kǎo jiū)、稳定的机位和构图,而不像(xiàng)《科洛弗档案》等伪纪录片那样追求手提(shǒu tí)摄影机画面摇晃的“真实感”。边框黑影、遮挡(zhē dǎng)物、摄像头扭动的吱吱声响——这些与其说是(yǔ qí shuō shì)偷拍行为的实际重现,不如是为了(wèi le)提示电影🎬观众“上帝”基斯督的在场(zài chǎng),是对楚门命运掌控的象征。例如(lì rú),楚门被穿防辐射服的基斯督(dū)手下围捕时,金属遮挡覆盖了1/3画面(huà miàn),体现暴力机器的控制达到空前高度(gāo dù)。另外,镜框中的楚门这一元素(yuán sù)的多次出现,也与偷拍画面的(de)阴影异曲同工,同时暗示了他被囚禁(qiú jìn)的处境。
对电视📺广告的讽刺则构成(gòu chéng)了本片重要的喜剧元素之一。在(zài)妻子美露和朋友达伦的“植入广告(guǎng gào)”中,演员一反电影🎬常规(不能看镜头(jìng tóu)),突然望向镜头并推进镜头,演说(yǎn shuō)广告词。这一戏仿电视📺广告的场面调度方法(fāng fǎ)让观众从被隐藏摄影机构造的(de)“真实幻觉”中醒悟,形成急剧反差,构成(gòu chéng)滑稽与荒诞性所在。
电影🎬中,楚门秀(chǔ mén xiù)的观众不仅仅是观看者。出现观众(guān zhòng)的段落中,导演将视点放置在(zài)电视📺机之上,将观看者反转为被(bèi)看对象,使导演的批判矛头不仅(bù jǐn)单单指向这场闹剧的始作俑者基斯督(dū),更指向实际已不知不觉地被消费社会(shè huì)所掌控的电视📺观众。
另一个重要的(de)镜头元素是面部特写。电影🎬在拍摄(pāi shè)基斯督时运用了大量面部特写,配(pèi)上演员不苟言笑的表演,突出人物性格之(zhī)冷酷,给人以强烈的压迫感。另外,熟睡💤中的(de)楚门的脸部特写,表现出对最(zuì)隐私静谧的独处时刻——睡💤眠的近距离(jìn jù lí)端详,这一隐私侵犯的画面能够引起(yǐn qǐ)观众共鸣,也因此被收入海报。电影🎬(diàn yǐng)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桥段之一是(shì)结尾楚门与基斯督的对话,基斯(jī sī)督在暴力无法阻止楚门以后,慈父(cí fù)般地劝说他。然而此时基斯督压迫(yā pò)性的面部特写和楚门在低位(dī wèi)的近景俯拍刻画了这一完全(wán quán)不平等的关系。而楚门“早安,午安,晚安(wǎn ān)”的谢幕,则粉碎了基斯督塑造(sù zào)的“真实”的假象——这不是如假包换的(de)“真人秀”,这只是一出囚笼中的荒诞剧(huāng dàn jù)。
写于2013.11
[1] (美)凯尔纳编,鲍德里亚:批判性的读本(dú běn)[M],南京:江苏人民出版社,2005,第128页-第129页
[2] (法)布(bù)希亚著,林志明译,物体系[M],上海:上海人民出版社(shàng hǎi rén mín chū bǎn shè),2001,第203页